依托人工智能,以设备智能物联一网化,科室之间、系统之间互联互通为建设思路,建立全院患者生命体征数据监护中心
传统医院心电检查,缺少对心电图的科研分类、专业参数查询、质控管理和网络共享,无法满足大量的临床工作,医务人员工作效率低下。
绝大多数医院的心电图相关业务并没有实现完全数字化,配置随机软件无法在线共享心电图,科室间共享心电图还是通过热敏纸打印,心电图在医院成为信息孤岛。
不同厂家设备质量参差不齐,一些低性能的心电图仪器可造成心电图的失真,导致诊断失误,并且传统心电图设备算法精确度不高、错误率高,后期需大量人工成本进行修正分析。
在我国现有的450万注册医生中,真正精通心电图的医生不到3%,约3.6万人;供需严重不平衡,工作量巨大,患者需求难以及时满足。
医院心电图设备品牌型号繁多,心电图数据没有统一标准,厂商提供设备在通信和数据格式上不一致,图文报告打印格式也不一致,缺乏统一规范的建设标准。
国家政策鼓励互联网企业与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医疗网络信息平台,加强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整合,网格化布局组建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,提高医疗卫生水平。
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中央监护系统,采用服务器集群方式,能实现2000+床位的集中监护,可与乐普云平台进行连接,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,通过云端人工智能分析系统对实时监护数据进行分析评估,有效去除由于干扰、患者异动而产生的误报警,有效提高报警效率,降低临床医护人员工作量。该系统具备设备管理、护理组管理、实时监护管理、病例管理等功能,能够基于监护仪或遥测的监护数据,生成动/静态心电报告、动态血压报告,可将院内、医联体内的监护仪及穿戴式遥测设备,以及院外的穿戴式遥测设备进行集中监护和管理。
中央监护系统实现了2000+床位集中实时监护,院内+院外一体化,提供一个集中、持续、稳定、准确的监护手段,全面提高医院业务能力。
床旁监护和遥测监护二网合一,支持动态心电分析、静态心电分析、动态血压分析,可避免患者为了进行静态心电、动态心电、动态血压检查更换设备,让检查工作化繁为简。
床旁监护和遥测监护二网合一,支持动态心电分析、静态心电分析、动态血压分析,可避免患者为了进行静态心电、动态心电、动态血压检查更换设备,让检查工作化繁为简。
AI可提供人工智能实时预警,智能诊断16大类,104种心电异常事件,诊断准确率高达95.2%, 减少误报和漏报,报警疲劳等情况。
提供报告管理功能,可对静态心电分析报告、动态心电分析报告、动态血压报告、遥测监护报告等进行集中管理。
可与医院信息系统LIS、HIS、PACS等多系统对接,实现信息化升级,全面提升医院信息化水平,方便医院进行信息化等级认证。